今日包括立委呂玉玲、湯蕙禎、市議員林昭賢、徐玉樹、劉熒隆、市府客家局長黃傅淑香、龍潭區長胡星輝、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蔡濟民、桃園市龍潭導覽協會理事長徐鳳園、桃園鄉土學友會理事長周清秀、桃園學友會創會指導老師姚其中、龍潭區凌雲里長黃萬興等人,均出席這項活動。
鄭文燦表示,市府客家局每年與在地文史團體合作,聯合舉辦送聖蹟祭典,今日雖然大雨滂沱,感謝眾人仍齊聚一堂,孜孜不倦地將客家先民在這塊土地上所留下深具意義的文化傳承下去。
聖蹟亭祭典與客家文化淵源甚深,敬字惜紙的傳統,展現早期客家先民對於文字的崇敬,當年字紙不能隨意作為垃圾丟棄,必須收集至聖蹟亭集中焚燒,焚化後再將字紙的灰燼挑至河邊,恭敬地隨河流送入大海,並以三獻古禮表達對文字及文化的敬重。
鄭文燦並指出,桃園約於300年前開發,早期先民落地生根建立家園後,一項重要、鮮明的轉折即為在清代起建立文昌廟、書院及聖蹟亭,各地也因而逐漸成立私塾推廣漢學。聖蹟亭在清代、日治日期累積大量文化,歷史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均代表先民的精神,也期盼客家人注重教育、文化的美德可以代代相傳。客家局已製作《桃園聖蹟亭導覽手冊》,希望未來聖蹟亭的文化能納入本土教育,讓年輕學子瞭解先民來到台灣後,胼手胝足、篳路藍縷打拚的歷史。
早期龍潭分為上、下街,代表性的2座廟宇分別為主祀五穀爺的龍元宮,以及後來被焚毀的文昌廟,這顯現先民一方面必須顧好生活、一方面崇敬文化的兩項重要傳統。今日的活動除了完整重現三獻古禮及送聖蹟祭典外,周邊還設有拓碑、客家師傅話、迴文詩、一字千金成語接龍、篆刻作品展示、文獻複製品展示、文房四寶展等系列活動,希望讓年輕一代學子可以更深入瞭解文字與文化所代表的意義。
客家局長黃傅淑香指出,為讓市民充分體驗送聖蹟文化,客家局還安排聖蹟亭巡禮活動,分作中壢、大溪及龍潭等3條路線,帶領市民朋友親臨現場觀看送聖蹟祭典儀式,並走訪各地聖蹟亭、周邊客庄、地方創生景點,由專業的導覽人員講解建築特色、碑文、楹聯等。同時,透過祭典周邊拓碑、客家師傅話、成語接龍、迴文詩等文字互動遊戲攤位,帶領民眾更深入認識聖蹟亭、客家敬字文化及漢字的奧妙。